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2 18:13:00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吴海舒】产品创新、业务出海、健康研发……这些已成为2025年上半年预制菜企业发展的关键词。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新增6900余家预制菜企业。新一轮竞争又开始了?
专家认为,从相关企业数量增长情况来看,预制菜仍是食品产业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与此同时,当下行业已经进入到安全、营养健康、清洁有机、高复原度等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竞争。
上半年新增6900余家预制菜企业
上半年,从预制菜上市公司业绩来看,味知香、国联水产、春雪食品、千味央厨等企业虽同处预制菜及相关产业,但产品策略、市场表现和业绩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今年上半年,“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增收不增利,营收为3.43亿元,同比上升4.7%,归母净利润为3195万元,同比下降24.5%。“供应链第一股”千味央厨营收8.86亿元,归母净利润3578.99万元。其中,冷冻调理菜肴类及其他产品表现优异,销售额同比增长67.31%。国联水产总营收下滑18.36%至16.51亿元,并出现了5.44亿元的净亏损,转型阵痛明显;鸡肉全产业链春雪食品总营收增长5.75%至12.30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达1427.65万元,增长428.10%。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随着中国预制菜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扶持政策的落实,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490亿元。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约为7.4万家。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省、河南省和江苏省三地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为9300余家、8000余家、6600余家,三省企业数量总和占全国总数的32.52%。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全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新增6900余家,其中河南省新增注册800余家,郑州市位列第一,超过270家。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邹建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介绍,从新增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的增长情况来看,预制菜仍然是食品产业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与此同时,当下行业已经进入到营养、健康、清洁、有机、安全、高复原度等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竞争。
持续出新、出海,推进健康化
上半年,加快产品创新、加大出海布局、持续推动预制菜健康化发展,是行业发展关键词。
在产品研发上,味知香聚焦多元创新与市场适配。比如,通过持续推出时令限定产品,让产品保持新鲜感与吸引力,挖掘各地地方特色美食,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地域风味的追求,同时,推出鲜品、卤味类,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选择,丰富日常饮食场景。
味知香表示,未来,产品研发将推出低油、低盐、低糖等符合健康理念的产品,以更好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需求。
春雪食品认为,随着年轻消费群体对便捷食品需求的增加和餐饮标准化程度的提高,深加工产品在行业中的占比有望从目前的不足30%提升至40%以上。针对C端消费者,春雪食品也提到,产品研发要重构“美味—健康—便捷”平衡。
在C端市场,千味央厨将研发更多匹配家庭端应用场景的产品,比如适用于空气炸锅场景等,把产品演化到“产品+”的概念。
渠道方面,出口成为预制菜企业的新增长极。上半年,春雪食品出口业务增长25%,其中欧洲市场增长94%。春雪食品半年报提到,出口增长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国内禽肉价格优势凸显,与国际市场价格差距扩大;二是中国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升,获得更多国际认证;三是市场多元化战略见效,减少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与此同时,春雪食品出口产品结构升级,深加工禽肉产品在出口中占比持续提高,比如面向日本市场推出照烧系列,面向欧洲主打香草风味产品等。
国联水产也在稳定发展国内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加快国际市场布局。上半年,国联水产国际营销业务大幅增长,营业收入和盈利增长均超50%。
邹建认为,出海已经成为预制菜企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但也面临挑战。比如,国内外的产品标准、包装标准等不统一;饮食习惯有差异,企业产品和目标顾客要做一些调整;不同地区对于产品的有机认证也存在差异……这都要求企业要精准掌握当地的情况,并进行战略调整。
“预制菜企业要对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文化进行挖掘,研发有特色的产品,不能仅停留在‘尝鲜’阶段,要提升产品复购率。”邹建建议,对内,企业要拓展自己的产业链,选用高品质新鲜的食材,结合营养健康的理念进行开发。
责编:王时丹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