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章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部分街道村庄名称由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8:16:00    

#江苏头条#​#徐州头条# #徐州鼓楼区#​ 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

鼓楼区:名称源于明代鼓楼,其前身可追溯至西汉楚王宫的午门,后历经多次重建。1938年鼓楼被日军炸毁,1952年彻底拆除,但名称作为行政区划保留至今,并成为徐州历史记忆的象征。


1. 黄楼街道

黄楼:北宋苏轼任徐州知州时率民抗洪后所建,以黄土涂饰象征“土克水”,成为徐州重要地标。复建后的黄楼现为文化景点,常举办宋韵主题活动,如“苏轼穿越之行”。


2. 九里山街道

九里山:因山体绵延九里得名,是楚汉战争主战场之一。韩信在此设伏击败项羽,琵琶曲《十面埋伏》即描绘此战役。现存白云洞、旗磨石等遗迹,山体被现代道路分割为五段,近年正进行生态修复。


3. 拾屯街道(拾东社区)

拾家大院:明朝御林军总领拾旺后裔所建,为徐州现存最大古民居群。拾氏家族因朱元璋封赐土地定居此地,形成“拾屯”地名,现正融入九里湖片区旅游开发,修复后将成为文化景观。


4. 环城街道

环城:得名于环绕老城的城墙遗址,现为老城与新城过渡地带。附近民主路社区因民国时期交通干线得名,坝子街桥(民主路桥)曾是重要交通节点。


5. 丰财街道

丰财:取自“丰财厚生”,寓意经济繁荣。街道内商贸物流发达,如煤港路的王老大把子肉、环城路干焙鲫鱼等老字号美食远近闻名,成为市井文化代表。


自然村与历史村落补充

1. 李屯村(辛山附近)

清代因李家花园得名“看花山”,后谐音为“辛山”。村内曾以花卉种植闻名,现辛山公园为淮海经济区最大樱花观赏地,与楚汉文创街区形成古今融合景观。


2. 沈场社区

原为古黄河畔沈姓聚居村落,“场”指集市,反映历史上的水陆商贸。现社区保留老徐州市井气息,古黄河廊桥连接两岸烟火与幽静公园。


3. 闸口村(大彭镇,属铜山区)

因黄河故道古闸得名,村南楚王山曾为汉代楚王刘交墓所在地,守墓村民世代聚居,形成“同孝山”传说。


4. 拾东村(拾屯街道)

明朝拾氏家族迁居此地,形成“拾屯”地名。村内拾家大院为典型明清古建筑群,现存青石砖瓦结构与宗祠遗址,展现徐州传统民居风格。


5. 周棚村(大彭镇,属铜山区)

因宋代周姓老妇搭茶棚供商旅歇脚得名,村内曾有关帝庙等遗迹,现以楚王山南麓古村落文化著称。


6. 义安村(大彭镇,属铜山区)

原名“大彭山”,因彭祖活动得名,后讹传为“义安山”。唐代传说樊梨花曾在此占山为王,山下商路繁盛。


历史地名与文化地标

1. 府署街:清代徐州府衙所在地,北伐后谐音改为“富庶街”,2021年恢复原名,现为鼓楼区商业与文化交汇处。

2. 彭城路:徐州古城南北主街,沿线有文庙、城下城遗址等,承载两汉至明清的历史层积。

3. 苏堤路:北宋苏轼修筑的防洪堤坝演变而来,明代定名“苏公堤”,现为连接黄河故道景观的重要道路。


鼓楼区地名文化呈现多层次特征:

历史事件:如黄楼(抗洪)、九里山(楚汉战争);

地理特征:如环城(城墙)、琵琶山(山形);

宗族与移民:如拾家大院(拾氏家族)、周棚村(山西移民);

经济功能:如丰财(商贸)、闸口(水运枢纽)。

谢谢您耐心阅读,谢谢您点赞、收藏,小编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指正和补充,小编感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