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章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揭阳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试生产成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20:18:00    

7月11日上午,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传来重大喜讯:揭阳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首次投料平稳运行72小时,所有工艺指标达到预期,试生产成功!这标志着全球首创连续化、规模化废塑料化学循环项目成功通过了工业化验证,也意味着历史上首次全面打通混合废塑料高值化、无害化利用的产业化路径。

揭阳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试生产成功

揭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曾风保在项目试生产成功活动上讲话。他指出,该项目的成功,是揭阳落实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战略的具体举措,为助力揭阳打造“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集群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揭阳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赋予了强大动力。接下来,揭阳将乘势而上,向着300万吨/年的二、三期项目冲锋迈进,努力把揭阳打造成世界首个塑料化学循环产业基地,全力建设产业强市、和美揭阳,加快打造粤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书写揭阳篇章。

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功在致辞中表示,项目建设得益于广东省、揭阳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鼎力支持,在政策扶持、审批手续办理、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搭建了高效协同的服务体系,开辟了项目落地的“绿色通道”,提供了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政务服务,以令人赞叹的“广东速度”,助力项目实现了“三年工程一年干成”的建设奇迹。项目的成功试生产,既是政企协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一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杨朝合表示,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的成功试生产,是我国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是政产学研高效融合的典型范例。广泛应用该项目采用的革命性技术,将有效缓解制约我国发展的白色污染与原油短缺的困局。

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鸿表示,承接东粤化学项目后,揭阳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和园区管委会经常莅临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协调解决问题,相关部门全过程深入现场,强化安全质量监管。东粤化学项目不仅是一座技术丰碑,更以“三年项目一年建成”的超常规工期改写了行业标准,使揭阳站上全球废塑料污染治理的制高点。

据悉,东粤化学项目成功攻克了废塑料化学回收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革命性的“一步法”工艺,整体工艺技术全球首创,是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在循环经济领域的生动实践。应用该技术,一方面,可实现资源高效替代,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每转化1公斤废塑料可产出相当于约3公斤原油裂解的高值化工原料;另一方面,可达成深度减碳降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相较生产化工原料的传统石化工艺技术,该技术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超约40%,同时替代填埋、焚烧等末端处置方式,从源头削减“白色污染”,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硬核支撑。

东粤化学项目“破解白色污染难题、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发展定位,与揭阳市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速绿色石化产业升级的战略部署深度契合。为了加快项目建设,揭阳市委专门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一周一调度、一难题一攻坚,累计压缩审批时限200多个工作日,帮助企业争取资金7.4亿元,实现项目建设“三年工程一年干成”,再次刷新了“揭阳速度”,积累了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的“揭阳路径、揭阳经验”。在项目试生产阶段,600多名应急人员严阵以待,100余辆执勤车辆整装备守,数十名专家和技术团队日夜攻关,确保试生产“万无一失”。

东粤化学方面表示,公司将保障项目长期稳定高效运行,同步推进300万吨/年规模的中远期布局,立志打造成为世界首个塑料化学循环产业基地,助力构建“上下游深度协同、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千亿级高端化工新材料集群,用实际行动守护中国绿水青山,推动废塑料的化学循环从广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文字:南方+记者 林捷勇

图片/视频:程羽 陈憧炜

【作者】 林捷勇;程羽;陈憧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