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章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蒜鸟”“搭白算数”“撮虾子”等武汉方言词汇出圈,专家:方言词汇带有武汉浓厚的市井生活特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7:18:00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走红。视频中,重庆动物园的两只大熊猫在木桩上撕咬玩闹,画外响起武汉话“蒜鸟,蒜鸟,都不容易”的劝架声。“蒜鸟”由此引发网友浓厚兴趣,大家借助AI制作出形态各异的“蒜鸟”造型,并亲切地称其为“和平鸟” 。

图/来源网友AI制作

“蒜鸟”源于武汉方言“算鸟”,即“算了”之意。武汉人性格直爽,日常劝解争执时,常说“蒜鸟蒜鸟”,传递出豁达包容的生活哲学。如今,这一方言表达被具象化为萌系造型——上半身似发芽蒜头、下半身似鸟,按压腹部还能发出软萌童声“蒜鸟,蒜鸟,都不容易”。方言自带的市井气息,与萌态设计形成强烈反差,打破了人们对武汉话“火爆”的传统印象。

图/网络截图

对于“蒜鸟”一词及其造型的走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王耿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算了”具象化为“蒜鸟”后,形象生动有趣,极具吸引力;其二,“蒜鸟”常用于化解纷争,契合人们对和谐人际关系的期待,也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导向;其三,文创产业的推动助力其迅速出圈。

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王桂亮在接受经视直播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专业角度讲,“蒜鸟”现象属于方言修辞,即方言梗。过去,人们认为方言主要用于交际,而如今方言成为文创、旅游、影视等领域的重要创意资源。方言具有原生态、亲和、诙谐、个体化的特点,能精准传达地方文化神韵,与普通话的庄重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容易获得广泛的情感认同,这是方言谐音词语受喜爱的重要原因。

谈及武汉方言未来的挖掘方向,王桂亮认为,武汉方言文化内涵丰富,可在娱乐化、具象化方向深入探索,借助武汉方言塑造更多彰显武汉城市特色的个性化标识。比如体现武汉人讲信用的“搭白算数”、反映流行美食的“撮虾子”,以及过早文化等方面的方言词汇,都可体现武汉这座城市的主流正能量价值观和浓厚的市井生活特色,容易被认同,可以向大众推荐。

此前,相关团队已编写《武汉方言900词》《武汉方言小字典》等,可以为大家了解、学习武汉方言提供帮助。


来源:经视直播

记者:每文

编辑:谢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