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章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女子被小虫叮咬后右眼肿胀睁不开,医生:系隐翅虫,夏季为高发期,遇到千万别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17:32:00    

近日,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称接触“隐翅虫”导致严重皮炎,还有网友晒出被隐翅虫叮咬后出现的伤疤。

7月8日,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陶宇莎告诉九派新闻,4月至10月,因气温上升,隐翅虫正处于活跃期。

隐翅虫。图/VCG

【1】“最初是刺痛,然后是起水泡,痛感是被烫伤的感觉”

据公开资料,隐翅虫是甲虫的一种,外形似蚂蚁,体长一般不超过1厘米,乍看像没有翅膀,故名“隐翅虫”。然而,因隐翅虫虫体各段均含毒素,呈强酸性,腐蚀性很强,堪比硫酸,其又被称为“飞行的硫酸”。

“我以为是普通的虫。”来自湖南的小罗(化名)告诉九派新闻,因不知道隐翅虫毒素产生的危害,她被隐翅虫连续叮咬三次后才反应过来。“第一次不知道啥虫,没在意,起水泡就用剪刀把皮剪掉了。”第二次,在菜园时,她感觉肩膀上有虫在爬,隔着衣服捏死了虫。晚上,她发现捏死虫的地方烂了一大块皮,随后几天,被灼伤的皮肤处起了水泡。

第三次,她在睡觉没开灯的情况下,又拍死一只虫,“以为是蚊子咬的,但是第二天起了一个水泡”。被连续叮咬、皮肤受损后,小罗查询资料后,她才反应过来可能是被隐翅虫侵扰。“最初是刺痛,然后是起水泡,痛感是被烫伤的感觉。现在大腿内侧、肩膀、小手臂、脚踝、膝盖下方都有灼伤痕迹。”

隐翅虫留下的灼伤痕迹。图/受访者提供

来自上海的张女士(化名)告诉九派新闻,自己是在赶海过程中遭受隐翅虫的侵扰,“遇到的时候没有感觉。直到第二天发现脸上有点肿。”在半张脸出现严重肿胀后,张女士去医院诊断,医生说诊断为“隐翅虫皮炎”。

从张女士发出的照片可以看到,其半张脸受到隐翅虫“毒液”侵袭,在被隐翅虫叮咬的第三天,其右眼肿胀得睁不开,鼻翼、嘴角处都还有毒液留下的疱疹印记。张女士形容那是一种“灼伤”的感觉,近乎毁容。

【2】医生:隐翅虫因体内含强酸性毒汁,接触皮肤后会引发强变态反应

7月8日,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陶宇莎介绍,4月起,便属于隐翅虫的活跃期,夏季更是高发时段。院内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该院今年已接诊隐翅虫皮炎患者200余例,其中,4月11日单日接诊量达20例。“整个夏天,基本上维持这个频率。”

陶宇莎介绍,隐翅虫因体内含强酸性毒汁,一旦被拍死或压碎,毒汁大量释放,接触皮肤后会引发强变态反应,“遇到千万别拍”。她补充,隐翅虫产生的症状会在2到3天内急剧加重:红斑扩大、灼痛感加剧,严重时出现水疱、溃烂,若合并细菌感染,创伤会更严重。

谈及部分患者会出现大面积灼伤的印记,陶宇莎介绍,这正是因手部带毒扩散引发,“手沾染毒素,摸到别的地方就会扩散。我们上个月收了一个住院的病人,他浑身上下都出现了灼伤痕迹。刚被隐翅虫叮咬的时候不会有很强的疼痛感,大多数人不会有这个意识。一般是第三天、第四天水泡明显时才察觉,此时皮肤已出现条状或片状灼伤。”

陶宇莎表示,被隐翅虫叮咬产生轻度症状,通常1周左右结痂,脱痂后可能遗留色素沉着,恢复时间因人而异,从1个月到4个月不等。“如果出现灼伤面积大、灼痛感强烈、灼伤部位出现在面部,以及大片水泡破溃时,建议就医处理。”

陶宇莎提醒,隐翅虫叮咬没有易感人群,人人都可能受到侵扰。若市民在户外花草树木多的环境游玩时,应减少皮肤暴露,并准备扇子随时驱赶虫类;在室内应关好纱窗纱门,降低隐翅虫进入概率。

若不慎拍死隐翅虫,可以立即用胶纸粘除残留毒液,再用肥皂水清洗;若出现红斑水泡时,可外用激素类药膏减轻炎症并冷敷,破皮处需加用抗感染药物。同时,在恢复期需避免辛辣饮食、日晒及强光(包括手机、电脑直射),以防加重色素沉着。

九派新闻记者 李恺 通讯员 周娟

编辑 王佳箐 任卓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