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0 12:58:00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在枣庄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君山观潮》,传播枣庄好声音,汇聚枣庄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特约评论员 徐进 张茂航
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也是寄托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我们要厚植殷殷为民情、汇聚熠熠奋斗志、笃定铮铮报国行,绘就教育强国新图景,切实担负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神圣职责。近年来,枣庄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将教育强国建设与地方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领域深耕细作,用扎实的教育实践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厚植殷殷为民情,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承载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枣庄市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持续破解教育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学前教育领域,通过实施无证园清零整治工程实现100%整治率,组建15个幼教集团覆盖86%镇街的镇村一体化办园,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城市优质幼教资源;义务教育阶段新建改扩建19所学校,新增2.4万个学位,37个省市级强镇筑基试点镇覆盖率达82%,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薛城区特教学校建设启动,从学前到高中段的特殊教育服务网络逐步形成。这些举措生动诠释了“发展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耀每个角落。
汇聚熠熠奋斗志,以教育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建设必须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地方产业转型紧密衔接。枣庄立足“6+3”现代产业体系,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在全国率先成立锂电行业、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2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1所中职学校入选省高水平建设单位,4所学校开展“3+4”贯通培养,13个专业成为省首批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点,构建起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摘得金银铜牌,更印证了枣庄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这种“教育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的发展思路,既为当地产业升级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撑,也为青年学子开辟了成长成才的广阔天地,让教育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劲引擎。
笃定铮铮报国行,以改革创新激活教育发展内生动力。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勇于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不断释放教育发展活力。枣庄市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为契机,构建跨学科综合课程体系和科学素养监测平台,从6个维度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推动育人方式变革;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出台22项具体措施形成协同推进机制,打破“唯分数、唯升学”的单一评价模式;与枣庄学院共建教师教育学部,培育出24名省级“三名”工程人选、2项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奖,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样成效显著,教育局官网年均服务280万人次,教师资格认定时间从5天压缩至30分钟,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教育治理效能。这些改革举措彰显了枣庄破除教育发展瓶颈的决心,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了持久动力。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完善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要坚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厚植“教育报国”情怀,明确建设教育强国的具体路径、政策举措与工作抓手,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