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章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北疆红色印记丨内蒙古工作中出现的重大偏差都是党中央帮助纠正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10:16:00    


第四集

内蒙古工作中出现的重大偏差

都是党中央帮助纠正的


70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正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每当工作中出现重大偏差时,党中央都会及时给予指导,帮助我们把脉定向、纠偏正向,而且每一次改正改进后,内蒙古的工作都实现了新的重大进步。


土地改革初期,由于对农村情况研究得不够、把握得不准,自治区各地不同程度出现了“左”的倾向,错划了部分农民的成分,扩大了打击面。党中央敏锐察觉到工作中的偏差,及时对土改政策和策略进行完善,并在内蒙古地区解放区的农村普遍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复查纠偏工作,使土地改革逐渐回到了正轨。


在牧区开展民主改革之初,由于忽视了畜牧业经济的特点,内蒙古一些地方按照农区土改方法,简单地划分阶级、斗争牧主、平分牲畜,使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发现这个问题后,中共中央东北局高度重视,要求必须团结蒙古族的大多数,采取“慎重缓进”的方针。


正是有了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有力指导,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及时总结民主改革的经验教训,提出切合区情实际的“三不两利” 政策,以一种比较和缓的方式打破了牧区落后的生产关系,充分调动了牧工牧主两个方面的生产积极性,保证了牧区民主改革的顺利完成。



“文化大革命”期间,内蒙古出现大量冤假错案,经济社会发展遭到严重破坏。后来在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内蒙古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平反冤假错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各方面才得以拨乱反正。

过去一个时期,内蒙古一些地方,不顾财政承受能力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沉迷于走高负债保增长的路子,积累了大量风险隐患。2017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内蒙古政府债务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在关键时刻给我们打了“清醒剂”,踩了“急刹车”。在党中央的领导和指导下,全区上下吸取教训、坚决整改、举一反三, 综合施策推进纠偏正向、固本培元,长期积累形成的一些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


今天,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听党的话,跟党走,什么时候就不会“走弯路”,就不会“走错路”,内蒙古的各项事业就会健康发展,人民就会过上幸福生活。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李金璇

编审:赵宗杰

终审:刘畅

总监制:肇慧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