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13:59:00
#相会河南##周口头条##郸城头条#
历史为根文为魂。点击关注,邀您一起感受更多地方文化之厚重。
1. 王子井的故事(郸城大桥东边)
在郸城,大桥东边有口老井,老辈人都叫它“王子井”。这井可有年头了,井壁底下砌的砖,那纹路(绳纹)是典型的汉朝样式。有专家来看过,说那砖起码是东汉那会儿的(大概两千年前)。
井口那石头井栏,是明朝嘉靖年间重新修过的,上面还刻着字呢。这井为啥叫“王子井”?老辈人都这么讲:古时候啊,这地方有个姓王的年轻后生,靠打柴过日子。有一天,他在郸城大桥底下躲雨(也有说是躲寒),碰见俩白胡子老头在那儿下棋(下的是咱这片的“五道方”棋)。小伙子看得入了迷,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老头随手丢了个果子核还是啥的,他捡起来吃了。等棋局散了,他走出桥洞回家,发现自己的柴担子烂了,斧头也锈成一疙瘩了。回到村里,村里的人他一个都不认识,认识他的人也早都没了。
这才知道,他在桥洞底下看棋那会儿,外头世上已经过去好多年了!大伙儿都说这王姓后生是遇到神仙了,“王子升仙”的故事就这么一辈辈传下来。那口他看棋附近的井,就叫成了“王子井”。现在你去桥东边,还能看到这口井,旁边还有棵好几百年的老槐树,大伙儿也叫它“王子槐”,都说沾着仙气儿呢。
2. 龙潭洼的水为啥是红的(汲冢镇小赵庄后头)
汲冢镇小赵庄后头,有一片水洼子,名字叫“龙潭洼”。这洼子里的水,跟别处的不一样,一年四季看着都泛着红褐色,像铁锈水似的。为啥这样?有学问的人取了水去验过,说是水里面含的铁特别特别多,比平常河沟里的水高出几十倍去,所以颜色就变了。可咱老辈人不这么讲理儿,传下来一个故事:说古时候这庄上有个叫长生的苦孩子,爹娘没了,跟着后娘过活,受尽了虐待。
有一回,后娘故意刁难他,冬天让他去洗衣服,结果衣服被水冲跑了,后娘就诬赖他偷懒,把他推进了这个水洼子里。就在长生快淹死的时候,水里忽然有了动静,说是住在水底的龙王可怜这孩子,不但救了他,还给了他一颗宝珠,教了他口诀,让他以后能过上好日子。长生心眼好,有了宝珠变出来的好东西也不忘分给穷乡亲。
他那恶毒的后娘知道了,就想把宝珠抢过来。结果她贪心不足,念口诀想要金山银山,反而惹怒了龙王,大水涌出来把她卷走了。从那以后,这水洼子就叫“老龙潭”了,水色也变得像铁锈一样红。老人们都说,那是龙王发怒留下的印记,也是告诫后人做人要厚道。现在你去小赵庄,还能看到这片红褐色的水洼,庄上年纪大点的人,都能给你讲一遍“长生得宝”的故事。
3. 宁平公主墓(宁平镇东南)
在郸城县宁平镇东南方向,远远就能看到一个大土堆,封土老高了,得有七米多,底下圈儿也大,这就是有名的“宁平公主墓”。这可是上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这墓里埋的是谁?正史《后汉书》里记着呢,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有个闺女,叫刘伯姬,在建武十五年封为“宁平公主”。
宁平就是咱郸城这一片古时候的地名。考古队早年在这墓附近勘探过,发现封土里有东汉早期的瓦当,墓道的方向、规格也符合汉朝那会儿王侯的葬制。这墓为啥在咱这儿?老辈人讲的故事就多了,都说跟光武帝刘秀当年打天下有关。传说王莽篡汉追捕刘秀,刘秀逃难跑到咱郸城地界(比如钱店镇陶营村那边),那真是九死一生,好几次差点被抓。
有一次靠躲在农夫的犁沟里逃过一劫;还有一次躲进一座小庙(后来叫光武寺),追兵见庙门口蜘蛛网结得密密麻麻,以为没人进去过,刘秀才又躲过一劫。后来他当了皇帝,为了报答恩情,封他妹子刘伯姬为宁平公主,估计这片地儿也封给她了。
公主死后,就葬在了这里,成了今天咱们看到的这个大墓堆。虽然“犁沟藏身”、“蜘蛛网挡追兵”这些细节是故事里传的,但公主封号叫“宁平”,墓又确实在咱郸城宁平镇,这地名、这实实在在的大墓堆,都印证着咱这地方跟东汉皇家确实有那么一段渊源。
这些故事对咱郸城意味着啥?
这些老辈人传下来的故事,还有故事里提到的实实在在的老井、红水洼、大古墓,可不是瞎编的。它们像刻在土地上的印记,告诉咱郸城人是打哪儿来的。
这些传说故事,配上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老井、红水洼、大墓堆,就是咱郸城人祖祖辈辈的“根”和“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