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8:05:00
五月的黄骅港,塔吊林立,货轮穿梭,外贸的热潮正随渤海的浪花奔涌而来。从沧州海关传来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值15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增速高出全省17.8个百分点,实现首季度“开门红”。
如果说总体数据是沧州外贸的“全景素描”,那么贸易结构的深度调整便是其中最具张力的笔触。作为外贸基本盘的一般贸易,沧州一季度进出口126.5亿元,占比83.2%,稳稳托住了发展底盘;保税物流的“爆发式”增长则犹如神来之笔——21亿元的进出口额、869倍的增速,让这项新兴贸易形态从“配角”迅速成长为“黑马”。当加工贸易以68.8%的增速同步上扬,不同贸易方式如同五线谱上的音符,共同谱写着沧州外贸多元发展的协奏曲。
外贸主体的活力迸发,是这张图谱中最具生命力的色彩。民营企业作为“主力军”,一季度以141.1亿元的进出口额、92.8%的占比稳居C位,8.2%的增速更彰显出其在国际市场中的韧性与创造力。从河间线缆、泊头铸造到盐山管道,众多民营企业家带着“沧州制造”的名片走遍全球,用灵敏的市场嗅觉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打开国际市场。在外资与国资领域,外商投资企业带来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国有企业在大宗资源领域的稳定输出,与民营企业形成了“三轮驱动”的良性格局。
顺着数据的脉络继续勾勒,外贸“朋友圈”的扩容轨迹清晰可见。拉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分别实现148.9%、51%、39.4%的增长,特别是对巴西进出口增长286.3%,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进出口实现1094倍增速,标志着沧州外贸正从“传统市场依赖”走向“全球朋友圈拓展”。这一转变,既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政策红利,更离不开本地企业“走出去”的主动作为。广交会上的热情推介、跨境电商的线上突围、海外仓的布局建设,让越来越多的沧州产品跨越地理界线,在更广阔的市场找到“知音”。朋友圈的扩大,不仅分散了市场风险,更让沧州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同频共振更具张力。
产品结构的升级,则是这张图谱中最具未来感的线条。在出口领域,机电产品以31.3亿元的出口额、15.8%的增速扛起大旗,41.8%的占比意味着“沧州智造”已成为沧州出口的核心动能。从智能装备到新能源配件,从精密仪器到电子元件,机电产业的崛起,正是我市多年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而作为传统优势产品的钢材,以10.3亿元、17.5%的增速持续“硬核”输出,其背后是工艺升级、品种优化带来的竞争力提升。当“老产业”焕发新活力,“新动能”挑起大梁,沧州出口便持续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来源:沧州日报)